儿童敏感期不可逆!别再把孩子的调皮行为当成不听话

时间:2021-08-01 05:09 来源:教育大家谈 作者:佚名 阅读:1506 原文链接:点击获取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在0到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热情,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段时期即为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s)。 儿童在敏感期相对于其他时期更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 在这一方面的发展也最为迅速,而错过了敏感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加以弥补。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于艺偎与我们共同探讨家长如何应对儿童敏感期的问题。

0-6岁儿童敏感期的典型表现

语言敏感期(0-6岁):喜欢观察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牙牙学语声;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喜欢重复或模仿他人说话;开始学习书面语,积累词汇量。前语言期(0-1岁),刚出生的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也能从妈妈对他哭声的回应中,慢慢建立自己的沟通模式。口头语言敏感期(1-3岁),3岁的时候孩子就进入了“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也特别会模仿成人说话。4岁多进入书面语言敏感期,孩子开始对图书感兴趣,喜欢反复听故事,积累词汇量。

秩序敏感期(2-4岁):对顺序性、生活习惯和所有物的秩序具有内在需求。比如两岁多的孩子玩捉迷藏,总藏在同一个地方,每次都被找到,仍然觉得很开心。他们喜欢在固定的位置被发现,成人可能会觉得无聊,但孩子会从这种秩序中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细小事物敏感期(1.5-4岁):能捕捉到大人常会忽略的身边环境中微小事物的奥秘。比如孩子出去玩一趟,回来手里经常握着捡来的小石子或者小纸片,还当成宝贝一样不让扔,有的家长说孩子这一时期有点像小小垃圾收藏家。孩子还可能特别喜欢观察一些小昆虫,比如蚂蚁西瓜虫,可能蹲在地上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

口的敏感期(0.5-2岁):这一敏感期儿童常会通过口腔的舌头、嘴唇、牙齿去咬、舔、吞等,来认识事物。大家不要小看了孩子吃手这个行为,第一次孩子终于把手放进嘴里,对孩子来说,这份惊喜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孩子通过口来感知味道、质地,从而认识事物和探索世界。

自我意识敏感期(2-3岁):通过说“不”孩子开始使用自我意志,接着孩子还会经常说“这是我的”甚至有打人、咬人的行为,以此来表示我和你不同。虽然这一敏感期可能会让家长很苦恼,甚至国外有“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的说法,但是,自我意识敏感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人格是不是自主、强大,可能都源于自我意识形成得如何。

空间敏感期(0-6岁):这一时期儿童通过探索空间来发展空间知觉、形成空间智能。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空间的探索形式是不一样的,通过探索空间,由此获得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这一敏感期对孩子将来的空间辨识、空间把握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有重要意义,比如几何的学习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

审美敏感期(2.5-5岁):一开始,孩子会要求食物和用具必须完整,吃苹果会挑最大最红最漂亮的,吃饼干要挑完整的等等。孩子4岁左右,开始对穿着打扮很关注,非要穿自己挑的衣服,小女孩喜欢穿各种裙子,喜欢粉色,还学着妈妈的样子,给自己涂点口红、化化妆……这时我们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随意评判孩子,要看到这是孩子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创造自己。

秩序敏感期的家庭教育建议

首先,家长要正视孩子对秩序的需求,不打压、控制孩子。孩子快两岁时刚开始有自我意识,这时需要有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去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孩子熟悉的环境有所改变,打乱了他认为的正确的顺序,他就会无所适从,会感受到内在的失调。

其次,为孩子营造良性有序的外在环境。当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时,家长也应该做事有条理,给孩子好的示范,比如家里要有规律的作息、家中物品摆放有序、不轻易更换孩子的常用物品等来顺应孩子内在对秩序的需求。

第三,顺势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在这一敏感期对秩序的要求,顺势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如进屋要换鞋并摆整齐、吃饭前帮忙摆好碗筷、玩完玩具要收纳归位等习惯。

第四,当孩子在秩序敏感期有情绪、发脾气时,家长要倾听并允许孩子释放情绪。同时家长也要保持情绪的平和,运用一些沟通技巧,比如通过共情式的积极倾听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感受,从而释放情绪。

戳视频看完整节目↓

精彩弹幕,尽在客户端

回看方式

节目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养教有方”平台直播,可点击关注“养教有方”微信公众号,选择“同一堂课”进行回看。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刘龙 林美妮

看有趣的新闻,学有用的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